经典文章 Article 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Article > 金海 文化起来
作品集 Showreel

  • 自在行 序
    2017/02/27

    自在行写于2005年,是高翔的处女作,其中多篇文章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过。 活  着 ( 序 )       ...

  • 心不竞
    2017/02/27

      心不竞写于2008年       本书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应朋友们的要求,盛情难却,我把《...

  • 自在行-上善若水
    2017/02/27

     自在行-上善若水 序 世平      前两天,高翔友给我来电话,托我给他即将再版重印的《自在行》作序。我...

  • 果断行动
    2017/02/27

      果断行动写于2010年 阳光和月光   ——我的序言          光照自己,这里说的光,...

金海 文化起来

发布时间:2017/03/07 经典文章 Article 近期文章 标签:自在行浏览次数:1342

        金海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而真正能够使企业有文化,实际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企业的永续发展。而使企业永续发展,必须要靠整个企业的知识提高。整个企业的水平上升,整个企业有文化,才能使我们都能够走在管理的前列,一个人有能力并不能保证整个企业都能胜利,只有整个企业得到提高,共享的知识才有力量!  我们的竞争对手,要求我们学习。  在目前的房地产领域,我们公司是国家的一级企业,当然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临着市场的竞争,我们天天要面对同行业的挑战,对手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老师,他们是我们的教务长。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是每天面对强大的市场攻势,我们还会有学习和提高的紧迫感吗?动物学家们曾经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非洲一条河的两岸,西岸的羚羊要比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5米。
 
        动物种类和生存环境完全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动物学家给了大家一个谜底: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他们条件优越、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压力。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正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对手所迫。学习是我们提高的手段,学习是我们强壮的途径,学习是我们面对竞争唯一的办法。  竞争对手既是一种挑战,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动力,真正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正是强硬的竞争对手吗?没有必要憎恨竞争对手或者憎恨烦恼的生活带给你的压力,在某种环境中,我们应该感激他们,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向国际市场学习,向对手学习,向敌人学习,向同行业的顶尖高手学习。战胜对手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求我们公司进行全员学习、全员提高。发展是硬道理,学习是硬道理的硬道理。
 
        创新,要求我们学习。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商场经理问新来的售货员一天的工作情况。
 
      “今天你向多少位顾客提供了服务?”经理问他。
 
      “一位,经理。”  “才一位?卖了多少钱?”经理很不满意。
 
        售货员回答:“58334美元。”  经理大吃一惊。他请这位售货员解释一下怎么卖了这么多钱?  “首先,我卖给了那个男人一只钓鱼钩,”售货员说,“接着卖给他一根钓竿和一只水桶。然后我问他打算到什么地方钓鱼,他说去海里。所以我建议他应该拥有一条船,他就买了一条20英尺长的小型汽艇。运走时,我带他到咱们商场的汽车销售部,卖给了他一辆微型货车。”  老板惊叹不已地问道:“你真的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仅仅来买一只鱼钩的顾客?”  “不!”售货员回答:“他本来是到旁边柜台为他患偏头痛的夫人去买药的。我对他说:先生,你的夫人身体不好,周末如果有空,你不妨带着她去钓钓鱼,那真是太有意思了!
 
        事情就是这样。”  我们总是要求创新,公司的所有人也都在高呼创新,其实创新需要脚踏实地,需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有的人每一天都做很多事,可是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出类拔萃;有的人一生做很多事,却没有一件让他功成名就。做事的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质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十件事情都做不好,那就让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吧。我们把创新放在嘴上,不如认真地学习一下人家。只有学习,才会感觉到我们的创新有多大的差距,只有差距,才能让全公司同仁都来发奋学习。
 
     要学会学习。
 
        一对父子走在雪地里,父亲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一比,不论谁先到那棵大树,要看谁的脚印在雪地里走得最直。”  儿子很小心地走着,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小心地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来到大树的前面,却看到父亲比他先到,并且,意外的是他父亲在雪地里的脚印比他走得还要直。
 
        原来父亲要他明白,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看着脚下,而是把眼睛注视着前面的目标。只有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才能不费力地走成一条直线。
 
     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这样的道理,学习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而且确定目标以后才会有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的直线。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孔子对学习有过精妙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金海公司要求,学习为增长见识、知识的过程,是从过去行动中总结经验,用来指导以后行动的过程。学习既是行为的结果,又是知识状况的变化。而且,学习不仅是停留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般意义上,主要是包括观念的根本转变或更新。这才是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金海公司学习要强调的重点是:学习与工作不能分离;要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和团队学习;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学习;以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比如,我们现在的一年工作总结,主要是少讲成果,多反思缺点和不足,从而来加强学习);以共享为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网上办公系统,是全市、也许是全行业的成功普及,网上学习使我们成为一种简便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学习以后必须产生新的行为。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想要成功,必须具有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这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我们要像那位父亲一样,走出一条金海公司学习模式的雪地直线。
 
        金海的学习是团队学习。  管理大师卡内基是美国工业界的先驱,他用来提高士气、鼓舞人心的方法几十年来无人能出其左右。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第一,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性质,设计某种有效的诱因,例如:升迁、奖励;第二,他从来不公开指责任何员工,而是利用问题巧妙地让员工自我检查;第三,他从来不替下属作决定,只布置任务,让他们自行承担决定的结果;卡内基的方法,鼓励每个人在团队中发挥最大的力量,追求最大的成就。因为他相信,唯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获取最大的成功。  我认为,合作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恐惧或需要;一种是基于自愿,利用适当的契机,促成友善的合作,才能使大家同心协力。
 
        现代组织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基本的工作单位,因此团队的学习不可缺少。如果团队不能学习,组织就不能学习。金海公司由于工作的性质及分工合作的需要,我们有很多工作的团队,卡内基的团队管理我们是不是都来学一学呢?每个单位和部门,不来强调学习,金海这个组织就不会有学习水平的提高。部门领导人是否有提升的潜力,就看他是否具备带领本团队学习的潜力和才能?有多高?  学习型企业之所以强调团队学习,是因为人类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变化。过去企业要取胜,是靠一、二个领导人,只要把劳动力组织好,企业就能成功。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成功,就要靠知识,靠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这就要靠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人力资源。一般来说,个人的智商要高过团队的智商,所以,我们团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团队的智商高过个人智商。现在,团队学习有一个关键词,叫“深度汇谈”。深度汇谈与我们通常说的讨论有区别,她的原意是指:团队之间的思想在人们之间自由流动,就像流荡在两岸之间的水流一样。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过任何个人的见解,进行得当,人人都是赢家,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深度汇谈是在无拘无束地探索中自由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交流经验教训,反思、探询,相互支持与启发,从而得到超过自我的个人意识。金海公司的团队学习,就要达到深度汇谈的结果,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1970年曾经有过一次世界500强企业的评比。现在,这些500强只有40多家企业还在今天的500强中,其余的460多家不是落伍就是倒闭了。经过经济学家的权威结论:一般企业的强盛时间只有七年(有的企业成立也不会超过七年就关门大吉了),一般企业的生命力只有40年。与人相比,企业的寿命是人的50%。只有一贯重视学习的企业,才会摆脱、超越这个规律,如美国通用公司、德国西门子、奔驰公司等等。
 
        金海公司如果需要做强、需要做大、需要做长,那么,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永远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
 
        我们说,金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适应每天的变化,市场在变化,我们的团队也需要天天有变化。只有让金海学习起来、文化起来,我们才能:  以变制变,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