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Article 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Article > 有 数 ——成败在于自身的素养 文/高 翔
作品集 Showreel

  • 自在行 序
    2017/02/27

    自在行写于2005年,是高翔的处女作,其中多篇文章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过。 活  着 ( 序 )       ...

  • 心不竞
    2017/02/27

      心不竞写于2008年       本书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应朋友们的要求,盛情难却,我把《...

  • 自在行-上善若水
    2017/02/27

     自在行-上善若水 序 世平      前两天,高翔友给我来电话,托我给他即将再版重印的《自在行》作序。我...

  • 果断行动
    2017/02/27

      果断行动写于2010年 阳光和月光   ——我的序言          光照自己,这里说的光,...

有 数 ——成败在于自身的素养 文/高 翔

发布时间:2020/05/27 经典文章 Article 浏览次数:1346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道”是什么?“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有“道”之人做事,顺应规律,这就是“有数”。
有数,就是知道自己,知道别人,特别是知道社会规律。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看他有没有数。

有数,是一种智慧。
有数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
智慧,来源于知识。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数。
加拿大有位双博士,肯定有知识,但没法学以致用,因为压力选择了自杀,所以有知识并不代表有智慧。
比尔·盖茨虽然从哈佛大学辍学,但是他成了世界首富。
有知识,能表达出来,能实现出来,能发挥出来,那才是有智慧。
你给自己输入的是知识,而你能给社会输出正能量,创造有丰富内涵的价值,你才是有智慧。  

有数,是一种沉淀。
从无数做到有数,从有形做到无形,怎么锤炼自己?
这种锤炼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从有知识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从有智慧的人变成有经验的人,从有经验的人变成有沉淀的人,从有沉淀的人变成有担当的人,从有担当的人变成有品味的人,这是一种升华。
从“没数”的学徒,成长为“有数”的能独自创业的一流工匠,在日本“秋山木工”需要学习磨练八年!
为了把年轻学徒培养成一流工匠,秋山利辉提出了“守、破、离”三字诀。
一到五年,学员要学会“守”。“模仿师傅的一切,对师傅所说的事情,要全部回答:是。老老实实吸收师傅传授的知识。”
六到八年,学员要学会“破”。“就是融合创新,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变成自身之本领。”
八年之后,学员就必须“离”。“我会将学员赶出学校,让他们去开创自己的天地。”
秋山利辉说:“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工匠。”
西方社会培养年轻人,也非常注重社会实践的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累积,甚至会把社会知识放在书本知识之上,把实践经验放在理论知识之上,而且越是优秀的学校越是重视参与实践,越是重视社会沉淀,越是刻意培养训练一个人的“有数”。
同样的一本书,不同年龄段去看,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人生的沉淀不同,认识和领会问题的深度也随之不同。
一个人,通过教学,通过锻炼,经历过失败,经受过大风大浪,承受过岁月的煎熬,才能沉淀自己,才能成长和成熟,才能越来越“有数”。
同样是年轻干部,经过历练的和完全没有历练的,对“有数”的表达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能飞多高,一个团队能飞多高,首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人。这个带头人有没有数,就决定了这个团队能飞多高,飞多远。

有数,是一种担当。
所谓有数的人,就是栋梁,就是有本事的人,就是有责任的人,就是有担当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看看我们的同学,看看我们曾经的同事,多年过去,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虽然当初知识水平能力相近,但是只有少数人成为社会栋梁。
砖和瓦很多,栋梁很少,但是盖个房子最需要的是栋梁。
栋梁,就是有数的人。
社会需要栋梁,需要更多有数的人。
会担当,就是会办事,能办事,敢办事,能成事。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正义的事情都不办,正当的事情也推脱,你还以为自己很“有数”吗? 
如果你为朋友都不能担当,还能指望你为社会担当么?
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才叫有数?是总能在事业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走出成功的轨迹;总能在事业的危机关头力挽狂澜化险为夷,这才叫做有数。 
有数,就是具备“成事”的水平和能力!

有数,是一种品味。
有数,是人品的衡量尺度。
看一个人有没有数,要看他的人品是否得到周围人认可。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拥护他,甚至就连他的家人都不认可他,试想社会难道就能认可他么?
看一个人有没有数,要看他的为人是不是稳妥,是不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事是不是得当,做人是不是有底线。
有数,并不一定要有钱,也并不一定要有权,也不一定就是高学历,关键是心性、悟性、品性。
黄石公《三略》中说:“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
作为一个领导人,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得团队的心,得同仁的心,得客户的心,而且你还要得你自己的心,你自己也能满意自己,你才是真正有数,你才是长期有数。
一个人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能不能掌握企业的命运,能不能掌握团队的命运,能不能掌握团队的航向,就在于你是否“有数”。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
这是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格局远大,眼界开阔,“志当存高远”。我们做人立志,发愿要高远,要有大志、远志。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我们不要孤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是要把自己摆在平处。做事求平稳,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想做大事、难事的人,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件简单的事。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下等福才是生活的本真。一切的奢侈和繁华,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粗茶淡饭最养人,平平淡淡才安康。 
这,就是“有数”。
有数的人只有一种,就是有数。
没数的人有无数种,总归没数。

没数就是有数;有数就是没数。
1980年11月28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恳谈会上,钱钟书做了个演讲。他在演讲一开头就自谦道:“到日本来讲学呀,即使不必浑身是胆,也需要有斗大的胆。因为你们日本是汉学很发达的国家,你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面对你们这样的日本汉学同行,我心里是惴惴不安的。”
钱钟书先生的自谦,说是“没数”,其实是“有数”。
“没数”就是“有数”,是指做人不计较,善于从大处着墨;看起来不计较,实际大事一点不含糊;特别是作为领导,善于掌握大方向,研究大局,不拘泥小事。小事没数,大事有数。
“有数”就是“没数”,是指有些人整天研究个人得失,和周围人攀比,计较工资,计较地位,朋友都没有,工作没做好。这样的人看起来有数,实际上却是没数。
我们不能看小利,看眼前,计得失。要磨练自己,提升境界,大智若愚,谋大利看未来。要使自己能从“有数”达到“没数”的境界。

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有数,是能了解自己;
有数,是能驾驭对手。
如果连对手什么样你都还不知道,你怎么能有数?如果你连自己的敌人是谁都不清楚,连自己的潜在对手是谁都不掌握,你又如何驾驭你的对手?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凡是驾驭不了对手的人,就肯定驾驭不了自己。
凡是不能驾驭自己的人,尽管你可能觉得自己非常有数,那你肯定是没数。
有数的核心就是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