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度”
发布时间:2017/03/06 经典文章 Article 近期文章 标签:自在行自在行-上善若水浏览次数:2008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把握自己,因此许多人和事总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飘忽不定,儿童天天有要求,老人处处是忧愁,官员时时想问题,商人月月念得失,男人日日有顾虑,女人事事不放心,可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一个人(白痴除外)会逃脱这个规律。人的一生可以用三个字、三句话概括: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难在何处?“度”也。 度,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非常繁琐,我简单的解释:度,就是“分寸”,分寸就是“程度”。度在哲学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 天底下最易掌握的是分寸,最难掌握的也是分寸。分寸,有时就是一句话,就是一个眼神,就是一个手势,就是一个表情,有时甚至就是沉默……。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复杂,分寸把握得好,人们称为适度;分寸把握不好,人们就称为过度。做事适度,事半功倍;做人适度,人见人爱(我们一般对不会做人的人称之为讨厌)。可见,度对人何等重要。 煮开水时,99度开水不开,永远是生水,而101度温度太高,水就要沸腾,开水变成水蒸气。99+1,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多太多。许多事实表明,成功和失败就差一步,功绩和罪行就在一天!礼尚往来,在生活中无可非议,但如果我们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只有语言,没有任何商品交流和物资(也许有比物资形式更充分的)来往,这种人我们称之为什么?常说,嘴上抹白灰-白讲。这里我们自然不必细述。但送礼不也有个度的问题吗?适度的礼品,是情谊;过度的礼品,是行贿!多和少,怎么掌握?从来就无人给社会制定一个标准,因为礼有价而情无价,谁能给情定个价?送千元之礼,无一分真情,这是虚情假义;送十元薄礼,但一往情真,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