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Article 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Article > 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奇曲
作品集 Showreel

  • 自在行 序
    2017/02/27

    自在行写于2005年,是高翔的处女作,其中多篇文章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过。 活  着 ( 序 )       ...

  • 心不竞
    2017/02/27

      心不竞写于2008年       本书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应朋友们的要求,盛情难却,我把《...

  • 自在行-上善若水
    2017/02/27

     自在行-上善若水 序 世平      前两天,高翔友给我来电话,托我给他即将再版重印的《自在行》作序。我...

  • 果断行动
    2017/02/27

      果断行动写于2010年 阳光和月光   ——我的序言          光照自己,这里说的光,...

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奇曲

发布时间:2017/03/07 经典文章 Article 近期文章 标签:自在行-上善若水浏览次数:1362

        1995年11月18日,纽约市林肯中心的艾佛瑞·费雪大厅,小提琴家帕尔曼将在这里举行一场音乐会。
 

        如果你曾经听过帕尔曼的音乐会,你就会知道对他来说登上舞台是多大的成就。他小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现在双腿绑着支架,走路要靠双拐。看着他一步一步、痛苦缓慢地走上舞台,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听众们已经适应这套仪式:他们会静静地坐着看他穿过舞台朝座位走去,虔诚地看他解开腿上的支架,然后一直安静地等待着他准备好开始演奏。
 

        这次他与平常一样,走得很痛苦,但很庄严,直到走到他的座位。  他缓缓地坐下,把双拐放在地面上,解开腿上的支架,一只脚收在后面,另一只伸向前方。然后他弯下身拿起小提琴,放在颌下,朝指挥点了点头,开始了演奏。
 

        但这次出了点麻烦。刚演奏完前面的几个小节,小提琴的一根弦断了。人们可以听到它的断声——这声音就像一声枪响穿过了大厅。
 

        当然,任何人都知道用3根弦是无法演奏出完整的和弦的,而且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这一辈子要用不是4根弦的小提琴演奏。大家都认为他将放弃这次演奏,重新系上夹子,拄起拐杖,跛着走下舞台——不是换把小提琴就是给这把琴换根琴弦。
 

        但帕尔曼却拒绝恪守这点常识。他用常人难以想像的自信挑战了这一突发的灾难。只见他丝毫未显惊慌,迟疑了一下,闭上眼睛,非常轻松自然地给了指挥一个信号,示意重新开始演奏。整个过程就好像已完成上一曲演奏的自然间歇,接着该下一曲了。
 

        乐队奏响音乐。他从停止的部分开始演奏,但前后衔接得却非常和谐,你可以看到他正在脑中调整、变化、重构乐章。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起来就像他调整了琴弦原有的音阶,演绎出一种它们从未奏出过的全新的声音。让我们感到他用3根弦奏出的音乐却比他曾经用4根弦奏出的更加美妙,更加神圣,更加难忘。
 

        听众感到他的演奏从来不曾如此富有激情,富有力量,旋律如此优美动听。特殊的激情和勇气赋予了他奇特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使他超常地发掘出潜在的才华,用勇气、智慧、胆识创造了比常规下更具魅力的奇迹,改写了小提琴的演奏历史。
 

        当他演奏结束,大厅中一片沉静。接着人们站起来欢呼。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站了起来,尖叫着,欢呼着,尽他们所能去表示我们多么欣赏他的演奏。
 

      他微笑着,擦了擦额上的汗,举起弓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不是炫耀的口吻,而是一种平和的、沉思的、恭敬的语气——“大家知道,有时演奏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用你仅有的东西还能发掘创作出新的音乐。”
 

      这是多么有深意的话语啊!也许这就是对生活的定义——不仅是给艺术家的,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动荡的、迅速变化的、有时令人迷惑的世界中,我们的生命之美也许就是在创造音乐之中——开始时是用我们全部拥有的去创造,当不能全部拥有时,就用我们所留下的去创造。
 

        现在,我们企业正在进行中的学习课题就是对《第五项修练》的总结和讲评,我们用这个话题来比照一下你、我、他,—-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企业。系统思考永远可以让我们获得思维的空间和进步的阶梯。
 

        每一个艺术家,在获得演出成功后,肯定都会得到观众或者听众的掌声,但是那种欢呼只是过眼烟云,不会给我们太多的启发。可是,当一个残疾人,当他用一把出了问题的乐器,给大家送来成功和圆满的演出时,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欢呼,更多的却是一种感动,一种震撼,一种永生的警示!
 

        在人生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人是由于家庭的条件,外在的帮助,或者是由健康的体魄,幸运的机会,甚至有资金、有项目、有市场,还有官办、国营的条件和垄断的权力,作为取得超越自我、超越别人的基础,这些人的成功,当然肯定会博得人们的欢呼,但是,这些企业、这些人物的成功并不能给社会、并不能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带来感动和激情,有时甚至还会遭到社会其他群体喝“倒彩”呢。他们成功后带给社会的副作用,好象还会暗示别人,“成功”不是常人可以拥有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或者你的企业,什么都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项目有项目,要资金有资金,即使是有朝一日你可以有所作为,除了这些,难道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呢?还需要付出努力、发掘和创新吗?这个不能叫做成功,只能叫做正在做事而已。
 

        我们的身边,有些成功的企业,有些成功的人士,他们曾经是白手起家,一无厂房,二无资金,尽管他们是非常健康的人,尽管他们是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果呢?没有米,他们却做成了饭。他们人并不残,残的是没有发展的资金,没有发展的条件,在市场经济中我们见到这样成功的人士还少吗?他们不也像帕尔曼一样,用的是缺了弦的琴,却弹出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吗?用自己“仅有的”,进行发掘和创新!
 

        我们的身边,有年龄偏大的,有血压偏高的,有四肢残疾的,因病摘掉器官的,还有心脏搭桥的,甚至还有……,就是他们,创造出了社会需要的、市场欢迎的和服务无限的优秀产品。用自己“仅有的”,进行发掘和创新!
 

        成功的人士成功了,并不能引起我们的欢呼;不成功的人士,在不具备成功的条件下取得了成功,就像残疾的帕尔曼用缺弦的琴,奏出了优美动人的乐曲一样,这种成功才是感动!是震撼!是欢呼!
 

        如果你没有资金,你没有厂房,你没有设备,你没有支持,你没有家庭,你没有学历,你没有经验,你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四肢,你没有……
 

        总之,你只要具备了一种残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和本文中的帕尔曼有了一些相似的条件了,然后,淋漓尽致地发挥你自己所留下的,现在只需要你和他一样,再具备一种东西,就离成功很近了。那就是
 

        ——勇敢和自信!
 

        然后,淋漓尽致地发挥你“仅有”的!――
 

        这个课题,是不是值得我们大家系统思考呢?
 

        我想坦率地告诉金海的所有干部,坦率地告诉正在阅读《金海文化》的所有亲朋好友:金海公司为什么在2005年专题学习《第五项修练》?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在系统思考中行动,在系统思考中发展,在系统思考中创新。
 

        帕尔曼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就是金海集团公司。
 

        让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员工发挥“仅有的”。
 

        让金海公司发挥“仅有的”!

姓 名:
邮箱
留 言: